Monday, February 5, 2007

群雄搏弈,伊朗斡旋展奇謀

核武與政治遊戲

自美軍在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結束了二戰後,基於各國都見識到直接承受這種戰略打擊的後果,核子強國之間都有了避免正面衝突的默契,各種合縱連橫的策略亦取代了軍事方法,成為國際政治遊戲中的重要手段。已經擁核武的強國當然不希望有更多核武國家出現,在美國推動之下,世界各國在1968年簽訂《核不擴散條約》。透過此條約,核武擁有國不單可以減少發生核戰的機會,更重要的是確保了自己在核武技術的超然,令他們可以在國際衝突上取得主動權。對於一個非核武國家而言,沒有核武就等於失去一件重要籌碼,一旦對手是核子強國,戰爭時就要投鼠忌器,即使軍隊或政權受到重大打擊,亦無法以威脅使用核武來確保生存空間。因此很多國家寧願無視國際上的反對聲音,也要擠身核武強國之列,而坐擁世界約11%石油的中東霸主伊朗正是其中一個。

內賈德的宿願,西方世界的夢魘

自內賈德成為伊朗總統後,伊朗就處處與西方搞對抗,更揚言要將以色列在地圖中抹掉,使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大感頭痛,最令西方國家感到威脅的,莫過於其撕掉核研究中心的聯合國封條,執意重新研究與提煉可以製成核武的濃縮軸。由於伊朗本身已是地緣強國,再加上其擁有的最新導彈技術射程已經足以達至以色列甚至中歐,一旦其成為第八個核武國家,勢必歐美與中東鄰國寢食難安。雖然內賈德宣稱每個國家都有權利發展自己的核能,但西方國家質疑其研究濃縮軸的動機是發展核武,故此極力反對,並希望說服內賈德放棄計劃,但與伊朗一再糾纏不果後,他們終於拉籠中俄介入此事。儘管所歐美中俄都有反對伊朗提煉濃縮軸的共同立場,但伊朗問題的不同結果都會使不同國家得利,在這場政治角力中,伊朗、歐盟、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都有各自盤算。

核問題的搏弈

伊朗核問題可能出現的結果有五個:
一、伊朗煉成濃縮軸,並發展出核武
二、在諸國的壓力和利誘之下,伊朗放棄提煉濃縮軸
三、聯合國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伊朗放棄提煉濃縮軸
四、聯合國經濟制裁之下,伊朗堅持提煉濃縮軸
五、為阻止伊朗得到核武,美國攻打伊朗



以伊朗而言,這場搏弈遊戲對其最佳結果當然是煉成濃縮軸,並發展出核武,但即使不達到這一點,內賈德若能以放棄核武換取西方國家的龐大利益(例如得到西方提供的商用客機、先進的民用核技術),對伊朗而言亦不失為理想結果。內賈德對西方的強硬,既是為了轉移經濟衰退的國內矛盾,亦是為了向西方顯示自己不易妥協,以增加談判本錢。在今年四月,內賈德宣稱伊朗已經煉成濃縮軸,一個月後被發現濃縮軸是在中國加入《核不擴散條約》前向其買下,可見他企圖造出一個既成事實令西方妥協。為避免聯合國制裁和美國的軍事干預,內賈德表明不會屈服,若美國出兵,他便會聯合激進組織還以顏色。或許很多時事評論家都認為美國只是在施展洞嚇,並不會輕易出兵,但當企業號、林肯號與列根號三個航母戰鬥群都部署在波斯灣附近時,過於低估美國出兵的意圖又會帶來甚麼後果呢?相信內賈德並不能不為這個萬一作好準備。若伊朗要在這場政治角力勝出,那內賈德就要注意如何將利益擴到最大之餘又不衝破西方世界的底線。而可以預見的是,內賈德為了繼續煽動滿足支持者的仇西情緒,即使在核問題上妥協,仍不會改變其對西方的強硬態度。


中國跟俄羅斯固然不希望伊朗擁有核武,但由於本身在伊朗的利益,再加上伊朗即使得到核武亦不會以中俄為目標,所以他們不希望諸國以過激手段處理此事。伊朗作為中國的四大石油供應國之一,若其因受制裁或發生戰爭而影響石油輸出,對於全球任何國家都會產生衝擊,特別是對現今求油若渴的中國。俄國和伊朗一向是盟友,無論在核能還是軍售方面在過去都有合作關係,因此當然不希望伊朗受到制裁,甚至一度向諸國提出伊朗在俄國提煉濃縮軸的建議。就現階段而言,中俄都反對聯合國制裁伊朗,強調在談判桌上找出妥協方案。核問題的解決方案只要偏離了談判,對二國而言都是難以接受的。

歐盟和中東在地理上的接近,既令他們之間的貿易變得更蓬勃,亦令中東安全事務和歐盟息息相關。若伊朗成功研製出核武,不單會影響中東穩定,更重要的是,以其最新的導彈技術更可令核彈達至德、法、意等歐盟心臟地帶,歐洲國家將寢食難安。若美國對伊動武,成功的話伊朗石油與霍爾木茲海峽便會雙雙被美國納入控制之下,歐洲國家的石油命脈就會為美國所制,失敗的話殘局將難以收拾,中東產油量被影響,伊斯蘭世界被觸怒,西方世界自此更多事端。因此歐盟既不能坐視伊朗成為核武國家,但亦表明不支持美國對伊動武。對於令伊朗放棄核研究一事,歐盟不將動武作考慮方案之列,而打算以耐性和伊朗周旋,他一方面支持以聯合國途徑對伊朗作出制裁,另一方面提出各種計劃利誘伊朗,希望以軟硬兼施的方法達到目的。




這場談判若缺少了一個扮黑面的角色給伊朗施壓,就難以說服伊朗放棄核武,不論美國是否真正意圖對伊動武,他都扮演了這個角色。自這場核風波之始,美國一直都不保證不對伊朗動武,過去半年美國不時有出兵計劃的各種商討,而今年五月美國更罕有地將三首航空母艦部署在波斯灣附近,可見美國試圖透過種種途徑對伊朗作出洞嚇,迫使其放棄提煉濃縮軸。布殊或希望可以收服伊朗,進一步掌握其石油,但就國際和美國國內形勢而言,對伊動武似乎不是可行的方法。伊拉克局勢已經成為泥沼,美國扶出的新政權還未穩定,至今仍不斷有針對美軍和伊拉克政要的自殺襲擊,加上不斷上升的陣亡人數和虐囚醜聞,令國內反戰撤軍的聲音沸揚,布殊民意更一度下滑至接近30%。此時此刻的布殊若要出兵伊朗,極有可能會被國會否決,最後只能動用身為總統的九十日出兵權限,但出兵既然有違民意,強而為之必定會令其民望跌至新低,甚至進一步拖累共和黨。再者,作為中東的地緣強國,伊朗不同久久飽受制裁的伊拉克,美國又可有信心九十日內堆翻內賈德並穩住伊朗?如果只是催毀伊朗核設施,無疑等於給伊朗一個機會號召伊斯蘭激進份子,在以色列、伊拉克、美軍海外基地和美資公司等軟肋對美國作出連串報復。正所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美國雖然做出種種的洞嚇,但對伊朗動武始終利弊參半,若要如某些陰謀論所言要控制伊朗石油就更是難上加難。所以雖然儘管對伊對動武是一其中個方案,但相信美國選擇這個方案的機會極低,仍然會偏向運用談判,又或者提交安理會以經裁伊朗等方式處理此事。

結語

中俄歐美都有不能讓伊朗擁有核武的共識,他們之間的分歧在於如何解決伊朗問題。對中俄而言,解決方法離不開談判。對歐盟而言,透過安理會實拖經濟制裁仍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表面上美國雖然積極運用強大軍力作出洞嚇,但美國國內反戰民意高企,再加上難以在聯合國的名義下出兵,都足以令布殊對攻伊一事抱審慎態度。內賈德曾作出種種激進言論,包括詛咒病重的沙龍,揚言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中抹掉等,一旦伊朗擁有核武,他會否將說話附諸實行?如果經裁跟談判都無法解決問題,西方國家又能否容忍一個擁有核武的伊朗存在?一切有待時間解答。


Mastermind

2006年5月